專訪 | 加碼人工智能,華美浩聯再次狂飆布局數字化醫療健康
憑借健康險與健康服務的協同效應,華美浩聯未來市場空間令人暢想無限。
不少企業在健康管理鎩羽而歸的時刻,華美浩聯反而加速了入局步伐。
5月末,官宣數千萬元B輪融資的同時,華美浩聯更是透露了人工智能數字化醫療健康服務的升級。盡管資本機構均勒緊錢包過冬,但華美浩聯仍能以傲人優勢在兩年內收獲四筆大額融資。
面對未來七年數萬億元的中國健康險市場,因產品同質化程度高和供需錯配而導致的覆蓋人群數量并不高,但這,卻給華美浩聯充分的發揮空間。其將健康險與健康服務緊密串聯,掀起貫穿銷售端、服務端、產品端三大維度的一場變革。真正解決用戶痛點、以需求為導向的精細化運營,也恰恰暗合了健康險+健康管理的大勢所趨。
迄今,華美浩聯采用B2B2C的模式,通過為商業保險、銀行、企業提供醫療健康服務解決方案,已經與80家金融保險公司、20家銀行及中大型企業達成合作,觸達用戶數量已達2500萬。
作為一家人工智能數字化醫療健康服務平臺,華美浩聯在ChatGPT熱潮落地的關鍵期,又將在人工智能領域加碼布局。下一步,華美浩聯將建立類ChatGPT醫療能力,實現醫療服務端降本增效。
如大洋彼岸的美國聯合健康,聚焦于健康險及健康管理服務業務股價十年增長十倍,總市值超4千億美元,為美國醫療系統帶來顛覆性改變。同屬于這一賽道的華美浩聯,未來高成長性值得期待。
讓健康管理更具醫療特質
健康管理歷來被視為朝陽產業,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多個政策文件的發布,行業必定會迎來超乎想象的增長速度。在這個階段,激情與混亂交融,機遇與風險共舞,往往需要企業去洞悉背后的管理命題。
“健康管理現在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過程中面臨健康管理效果不佳、商業化難以為繼、無法規模化等難點。”華美浩聯創始人、CEO徐冰玉在接受億歐大健康專訪時一針見血分析指出。
華美浩聯創始人、CEO徐冰玉
具體而言,健康管理往往需要在健康體或者亞健康體的時候,便開始介入,不然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都會大打折扣;其次尋找支付方是個橫亙已久的難題,大眾目前為健康管理服務買單的意識較為薄弱;最后由于每個人均是不同的主體,健康管理需要個性化服務,但在個性化服務的基礎上,規模化就難以實現。
憑借著對健康管理困境的洞察,華美浩聯走上了破局之路。在徐冰玉看來,國內健康管理仍歸屬于醫療的一部分,要提高健康管理效果,首先需要提高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此觀點首先讓人遐想的要在優質醫療資源上開疆拓土,而事實上,自2017年成立以來,華美浩聯便布局資源整合,在醫療合作機構方面更是一路狂飚。
178家優質三甲醫院簽約、7家國際優質醫療體系、41個專科2000名國際專家奠定了華美浩聯優質服務的基石。徐冰玉透露,未來將會按照復旦排行榜、專科學術排名等榜單,加強與頭部三甲醫院合作數量,提升與國內外優質醫療機構的合作深度。
坐擁大量優質醫療資源之后,隨之而來的則是如何尋找付費方。華美浩聯則創新性地實現醫療場景的按需選擇和醫療資源的精準匹配,打造了用戶、醫療機構、保險機構、企業多方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簡而言之,對于保險機構而言,健康險與健康管理融合,可以做好預防式健康管理,有效地控制風險,降低未來的賠償支付成本。對于企業來說,通過健康管理,降低員工健康風險、提高員工個人產能,管理者自然樂見其成。以打造利益共同體方式,將支付方難題迎刃而解。
醫療資源、支付方問題已然解決,規模化則是另一痛點。“我們是從B端切入,以B2B2C的模式將健康管理復雜的場景切割成模塊化產品。每個模塊產生的參數在設計之初便已考慮進去。”徐冰玉介紹道,在這樣的開發思路下,華美浩聯的產品既滿足了個體的需求,同時又可以大規模的產業化。
循著此發展軌跡,華美浩聯優質醫療資源護城墻已然聳立,龐大的健康服務網絡也逐漸浮出水面。官網數據顯示,就醫網絡服務覆蓋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237個城市的1312家三甲醫院,全鏈條健康管理服務可覆蓋“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醫療環節。
徐冰玉透露,以健康管理服務為主體,臨床業務和金融保險為兩翼的商業模式中,兩翼已經打通,正平穩地在高速公路上暢行。今年將通過數字賦能和精細化運營,讓一體兩翼的商業模式運行得更為流暢。
數智化健康管理服務全場景賦能客戶
回歸到商業模式,企業要解決的問題無非為客戶是誰?要解決怎樣的問題?
華美浩聯給出的選擇是——商業保險、銀行、企業等。站在客戶角度,就是要真正解決用戶痛點并驗證服務價值。這一關,恰恰最難逾越。華美浩聯則踏平知識盲區和專業壁壘,成為穿起最合適醫療資源的那根線。
以保險機構為例,商業健康險雖前景向好,但增速近年來呈斷崖式下跌趨勢,2022年健康險增速已經跌至2.4%的冰點。盈利空間被大大擠壓縮減,降本控費和增加盈利點成為保險公司發展和經營健康險的關鍵。
回望健康險的發展軌跡,徐冰玉剖析認為健康險“引擎”熄火背后,主要在于商業健康險高度同質化、銷售端代理人員縮減、供需錯配等原因。
盡管保險公司也已認識到健康管理在營銷獲客、增加客戶黏性、塑造健康險產品競爭力方面的優勢,但大多健康管理仍流于形式,管理效果欠佳。缺乏全周期閉環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直接導致了健康險與健康管理的融合力度未能盡如人意。
基于此判斷,華美浩聯向金融保險機構提供“獲客、增值、風控、健康險產品創新”等四大解決方案,實現從保險精算到風控賠付全鏈路的服務。在以獲客作為切入點的基礎上,華美浩聯對客戶群體進行合理劃分,提供差異化、精準的健康管理服務。從事前的健康管理、體檢數據進一步分析,客戶健康狀況的后續跟進,形成全周期閉環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實現健康管理的正向循環。
與華美浩聯牽手,保險機構不僅可以提升保險客戶粘度,也有助于提升險企盈利能力、優化資金投向。
“我們把自己定位成一家產品/價值驅動的公司,所以肯定要陪伴客戶前行,從客戶的角度給他們提供解決方案。”徐冰玉介紹道。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保險機構外,專注人工智能數字化醫療健康服務的華美浩聯正在積極拓展銀行、企業等客戶群體,實現B端場景規模化復制。
企業員工健康管理一直是互聯網醫療企業們躍躍欲試的金礦,據平安健康測算,當前中國企業健康管理市場大約為2300億元,中長期看,中國企業健康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萬—3萬億元。
華美浩聯所積淀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健康管理服務體系,也可以助力其在B端場景的規模化復制。目前華美浩聯服務項目涵蓋科普培訓、體檢篩查、咨詢問診、就醫綠通等項目。在咨詢問診服務中,用戶不僅可以享受到電話醫生、圖文咨詢、全科視頻問診等基礎服務,還可以享受到國際TOP100海外專家線上遠程咨詢服務,不出國門享受全球資源整合。國內MDT、國際MDT給足了就醫安全感。
將健康管理深深嵌入歷史發展沿革中,會發現當下問診模式重度依賴人效,運營效率欠佳。針對于這一弊病,華美浩聯將逐步建立升級人工智能能力,打造類ChatGPT在醫療端的應用,實現降本增效的功能。
作為“健康險+健康管理服務”的獨特樣本,華美浩聯見證了健康險從飛速發展到暗礁密布,成為其轉型發展的重要注腳。蜂擁而至的資本,恰恰說明了其獨特定位與行業價值備受認可。憑借健康險與健康服務的協同效應,華美浩聯未來市場空間令人暢想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