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OpenAI等AI公司尚未準備好進行公開募股
本文概要:
1. IPO 市場興起,但人工智能公司需要建立更多收入、證明盈利能力,并超越風險投資所帶來的價值。
2. 對于初創(chuàng)公司來說,首次公開募股可能為時過早,更有可能被大公司收購。
3. 公司需要展示盈利能力,并在發(fā)展新產品階段獲得風險投資的有力支持。
微新創(chuàng)想(idea2003.com)8月8日 消息:微軟、谷歌和 Salesforce 是人工智能 (AI) 最受關注的大型上市公司之一,熱門新技術領域的高管們迅速向渴望投資該技術的投資者談論他們公司的人工智能能力。除了這些企業(yè),還有哪些初創(chuàng)公司已準備好進行首次公開募股,投資者會關心嗎?
人工智能領域的初創(chuàng)公司如 OpenAI、Anthropic 和 Inflection 引起了風險投資家和政府官員的廣泛關注。
盡管近期 IPO 市場表現強勁,但專家表示,預測哪些人工智能公司會首先準備好進行首次公開募股還只能是一種猜測。
佛羅里達大學科德爾金融學教授杰伊·R·里特 (Jay R. Ritter) 表示:一般來說,科技公司需要有大約1億美元的收入,并且至少已經運營10年才能準備上市。 Ritter的數據顯示,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的盈利科技公司首次公開募股的三年買入并持有回報率為65.1%,而同期非盈利科技公司的回報率為36.6%。
對于像人工智能這樣的熱門領域,公司在更年輕的階段上市也并不意外。然而,公司需要展示不僅僅是快速增長的收入,還需要證明盈利能力才能有可能上市。
專家認為,未來的科技 IPO 將更加關注創(chuàng)新,而不僅僅是人工智能。雖然一些人工智能公司可能會上市,但更有可能被更大的公司收購。
Lobby Capital 創(chuàng)始人 David Hornik 表示,雖然人工智能可能會成為未來幾乎所有科技 IPO 的一部分,但純人工智能公司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具備上市的經濟基礎。
在公司發(fā)展新產品階段,風險投資可以為其帶來最有效的影響力,因此沒有必要急于上市。一旦風險投資不再增加價值,而且公司已經足夠成熟,那么就可能是時候進行首次公開募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