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華人大模型創業,硅谷頂級投資人搶投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融中財經(ID:thecapital),作者: 張淼,編輯:吾人,微新創想經授權轉載。
近日,AI初創公司Kinesys AI被曝拿到了Zoom系、Getty家族和快手系的天使投資。據悉,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是一位00后華人小伙,團隊成員也只有7個人,但他們卻開發了目前AI開發者們最需要的大模型中間件Cortex,這也是他們獲得資本青睞的原因。
在AI競賽的大背景下,一些創業公司去類似ChatGPT的大模型開發,顯得力不從心,無論是從資金還是技術上,都比不過那些據圖企業。但這些創業公司去做一些AI競賽中還少有人做的“小而美”的項目,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01Cortex改變了什么?
讓Kinesys AI成功逆襲的大模型中間件Cortex,目前在國外已經火了起來。
首先我們來看Cortex為何這樣受歡迎?
Cortex也被稱為大模型的中間件。什么是大模型中間件?比較官方的定義是,大模型中間件是在底層大模型和上層應用之間的中間層基礎軟件,主要用以解決大模型落地過程中,集成數據、應用、知識庫,以及大模型融合級功能協同這些問題。
Cortex的技術底層邏輯是這樣的,它對于底層大模型的作用是提供了包括 GPT-4 在內的諸多大模型 API、數據接口等,讓AI應用的開發者門可以根據需要直接調用,實現大語言模型的協同應用,不再像以前那樣從頭搭建環境,然后再逐個置入需要的API,最后還得反復進行測試。Cortex節省了AI開發者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
與此同時,Cortex還向用戶提供了一些第三方數據的API接口,可以外接私有數據,做一些特定領域的私有版GPT。目前已經支持的第三方數據包括Notion、Slack、Google Drive等。值得一提的是,Cortex提供諸多領域的大模型應用,不局限在個別領域。
另外,Cortex在應用層的作用是幫助AI應用的開發者營銷,用戶可以直接使用發布在 Cortex 上的應用,并且可以在原有基礎上調整參數,進行個性化的二次開發。
Cortex還有一個私人copilot功能,比如制作PPT、撰寫草稿、編寫電郵、總結會議等等這些基礎工作,Cortex都能輕松應對。
其實Cortex最大的優勢就是將之前AI開發者二三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縮短到了幾分鐘,以前AI開發者要一項一項的完成的任務,Cortex都給你打包搞定了。
目前已經有十幾家付費企業用戶和上千個個人用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因此能得到硅谷投資人的青睞并不意外。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Kinesys AI公司目前只有7人全職,2名創始人均為華人,其中創始人兼CEO,Nemo Yang是00后,求學之路比較傳奇,只花了兩年時間就拿下了佐治亞理工學院本碩學位。另外他之前在字節跳動、飛書和微軟這些超級大廠工作過。
據悉,中學時代的Nemo Yang就超級喜歡計算機,后來自己一個人來到硅谷留學。
另外一位創始人兼CTO,名叫Jian Cai,也是華人,并且其還是畢業于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學霸,曾在谷歌工作過8年,有著豐富的互聯網工作經驗。
除了中國外,還有員工來自美國,印度,韓國等國家,并且多人與Nemo Yang是斯坦福校友。
02資本青睞“大模型中間件”
除了Kinesys AI,還有一些大模型中間件創業企業獲得融資。
自從2022年底ChatGPT大火之后,全球掀起了AI競賽,AI相關創業如潮水般洶涌,就大模型中間件來說,同樣是一眾創業者涌來。
如果更簡單的理解大模型中間件作用的話,那就是由于ChatGPT作為底層基礎模型,可以直接為普通用戶提供具備一定專業水平的內容,但與專業用戶的需求仍有差距,于是為大模型中間件帶來了的市場機會。同時,這些開發大模型中間件的創業企業也被資本看中,接連獲得融資。
ChatGPT發布之后,短短幾個月內就出現了許多大模型中間件項目。
由LangChain Inc公司開發的LangChain,與Cortex有些相似。相關資料顯示,LangChain是一個大語言模型應用開發庫,希望將各種大語言模型整合起來,結合其他知識來源或計算能力創建一個實用的應用程序。具體來講就是Langchain為開發者提供了多模型訪問、Prompt的封裝、多數據源加載等多種接口,讓開發者構建AI應用更簡單。值得一提的是,Langchain在GitHub上短短幾個月內收獲了超過4萬個Star,十分受市場歡迎。
LangChain也在今年3月獲得10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由風險投資機構Benchmark Capital投資。
另一家LlamaIndex公司推出的大模型中間件Routing,為AI開發者提供語義檢索、基于事實混合查找、訪問總結數據,并且可以提供統一索引。
相關資料顯示,LlamaIndex公司由前Uber研究科學家Jerry Liu創立,目前LlamaIndex完成了85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參與投資的包括Greylock,OpenAI創始人Sam Altman的弟弟Jack Altman等硅谷頂級投資人或機構。
Fixie也是一家大模型中間件初創公司,近期剛剛融資1200萬美金。Fixie將自己定位為大語言模型的自動化平臺,旨在幫助開發人員將任何大語言模型集成到客戶自己的應用程序中。該公司在社交媒體上的資料顯示:Fixie 可用于自動化業務流程,并將自然語言理解活用于現有產品、API 集成和數據托管。
Fixie 支持流行的模型,如 OpenAI 的 GPT-4 開箱即用,但客戶可以提供自己的模型或選擇其他商業和開放模型。
中國國內的大模型中間件初創企業也在崛起,靈奧科技推出的AI大模型中間件Vanus AI,也十分值得關注。Vanus AI可以幫助企業鏈接大模型和構建知識庫,并進行提示詞調試,最終搭建AI開放者自己的AI應用。
Vanus AI基于向量數據庫,幫助企業完成向量壓縮、模型打通、混合檢索、語義增強等過程,讓企業得以為大模型更新數據、用準確的企業知識庫結合提示詞工程消除幻覺,并提升安全性。
靈奧科技也在今年7月完成數百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投資方為靖亞資本,Plug and Play。
靈奧科技團隊人數也較少,有十余人,是屬于初創型公司。團隊成員除了來自中國外,還有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
該公司CEO 厲啟鵬曾就職于阿里云等知名大廠,對于 AI 和云基礎設施有豐富經驗。團隊其他成員也多在華為、字節跳動、Forrester這些科技或互聯網大廠工作過,并且都是畢業于北京大學、倫敦國王學院、紐約大學、蒙特利爾大學這樣的頂級學府。
還有一家國內大模型中間件廠商瀾碼科技”于近日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該輪由IDG資本、聯新資本、Atom Capital參與投資。
公開資料顯示,瀾碼科技是一家基于大語言模型的數據飛輪公司,2023年2月在上海成立?;诘讓?語?模型,瀾碼科技通過提供新一代?動化平臺,在專業場景下復現專家的專業技能,助力企業提升業務流程質量和效率。
瀾碼科技表示,本輪融資將繼續用于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探索更多場景下大模型技術的應用和落地,賦能更多企業構建AI能力。
IDG資本對瀾碼科技寄予厚望,稱后者在AI領域有很強的技術落地和商業化能力。瀾碼科技率先填補了國內大模型中間層的空白,能夠助力企業實現AI能力的快速落地,共同挖掘AI大模型應用的高價值場景。
AI企業的創始人,往往都是名校學霸。瀾碼科技創始人兼CEO周健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于2002年獲得亞洲首個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世界冠軍,2006年加入谷歌負責中文網站搜索質量優化,之后他又加入了了弘璣Cyclone 擔任CTO,后又在Google、阿里、依圖和MediaV任職,主要從事分布式系統研發。
03大模型中間件的市場機會有多大?
大模型在落地過程中會有許多問題,有的是非常棘手的,比如有資源調度、數據集成、模型訓練、應用集成、知識庫與大模型融合等問題。其中有三大主要問題,具體來講,第一方面是知識庫的構建。企業需要將存在現有系統中的語料匯總到向量數據庫,形成企業自有的知識空間。第二是AI應用的集成。AI應用需要服務的用戶可能存在于飛書、微信、Slack或者企業自有的業務系統。第三是數據安全性的問題,由于企業數據向量化的過程中需要調用公有云大模型Embedding接口。這個過程需要將企業數據切塊之后發送給大模型,具有安全隱患。
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是以大模型中間件為最佳。
對于AI創業而言,現在在美國硅谷是這樣的,大模型中間件的開發走向繁榮,像ChatGPT那樣的大模型卻很少有人再想去做。
由于目前那些科技和互聯網巨頭們都在搞大模型,中間層這塊肥肉他們現在還無暇顧及,這位哪些初創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在海外市場,中間層正在蓬勃發展,超過大家的想象。
正如云計算時代,Snowflake和 AWS 相互成就一樣。大模型時代,中間層和底層算力平臺也正在相互成就。我們都知道,這是因為算力供應商面對的最終消費者是AI開發者,而中間層的公司正在幫助AI開發者快速部署大模型,這進一步增加了底層云計算資源的消耗,為這些算力公司帶來利益。
這樣來說,中間層的火爆,直接決定了底層算力供應商管道的能開多大,同時也是上層AI應用開發者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在硅谷,開發大模型中間件的一批公司正站在各自不同生態位上,把應用層抬進大模型時代,在這過程中,中間層自身也獲得了更大的利益。
在中國市場中,目前有兩家大模型中間件公司規模較大,一家是東方通,另一家是寶蘭德,其中間件產品主要應用于金融行業。
今年6月9日,創業板上市公司東方通在互動平臺表示 ,AI大模型訓練需要依托大量的硬件基礎設施來對海量數據來訓練和優化,在數據處理和部署管理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有高效的數據處理和管理中間件來支持大規模數據的存儲、傳輸和處理,支持模型的快速部署、監控和調優等,還需要通過中間件來支持多種不同的硬件和軟件環境,以滿足不同場景下的需求。因此,AI大模型和垂直應用模型的爆發將會加大中間件的需求。
同樣是上市公司的寶蘭德的董事長易存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布局中間件的企業不是很多,因為中間件的技術門檻還是比較高的,想做好不是很容易。尤其在信創環境下,想把中間件做好更不容易。
由此可見大模型中間件的市場在國內來說,競爭不是很激烈,因為技術門檻高,進入該領域的企業少之又少,目前來看是AI領域細分市場中的風口行業,初創公司如果能抓住機會。
風險投資機構XVC合伙人陸宜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目前投了兩家與大模型相關的公司,一家做基于大模型的個人情感陪伴聊天,一家為大模型及AI應用落地提供基礎設施(大模型中間件)。當下國內大模型市場還處于快速發展的早期,雖然大量大廠、行業領袖已經躬身入局,但是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大模型基礎設施公司和應用型公司還有大量機會等待挖掘,投資機構也會緊密跟蹤。
雖然大模型中間件的市場前景很大,但這些相關創業公司也面臨著一定的市場威脅。比如最近半年來,一些大模型的能力也一再進化,并且還開放了插件。這樣對于大模型中間件廠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同時進化自己的產品,做大模型所不能做的事,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資料:http://news.sohu.com/a/685058743_115128
幾分鐘開發 AI 應用成為可能,為什么說大模型中間件是 AI 必備軟件?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微新創想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微新創想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http://www.i0562.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