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最信任的人動手了
編者按:本文轉自全天候科技,作者黃昱,編輯張曉玲,微新創想經授權轉載。
三年前,螞蟻集團上市被按下了暫停鍵,全球最大的IPO折戟,無數投資人和“關系戶”被埋,阿里也迎來了史上最強監管。
三年后,馬云回國,扶持蔡崇信和吳泳銘上位,并將阿里一拆六,迅速啟動各業務分拆上市。
其中,蔡崇信兼任董事長的菜鳥搶先動手,要“先飛”了,這距他正式接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還不到一個月。
9月26日晚,菜鳥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文件,打響了阿里巴巴一拆六后的的上市第一槍。此前有市場消息稱,菜鳥目標最少集資10億美元。
作為馬云最信任的兩個人,蔡崇信和吳泳銘帶領阿里重新吹響了資本化的號角,開啟又一場資本盛宴。菜鳥之后,阿里云、盒馬等也將陸續迎來上市。
未來的阿里巴巴,無疑將成為一個擁有數家上市公司的龐大控股集團,整體市值可能沖擊萬億美元;蔡與吳搭班也迎來他們的時代,履行他們的使命了。
起飛
在蔡崇信和吳泳銘正式接棒張勇僅16天后,菜鳥便突擊上市。
10年前,菜鳥由阿里巴巴、銀泰集團聯合復星、富春控股、三通一達等共同組建,起初是為了滿足阿里巴巴電商需求而建立的物流系統。
10年后,透過招股書,菜鳥的“鴻鵠之志”首次完整展現,它已是“全球包裹量排名第一的跨境電商物流平臺”,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顯然, 曾經馬云口中永遠不做快遞的菜鳥,已經搭建了完整的物流體系,自營快遞也早已是其商業版圖中的一塊。
與國內其他物流公司不同,菜鳥極力強調自身在國際物流方面的優勢。據灼識咨詢,按2022年包裹量計算,菜鳥是全球第一的跨境電商物流企業,并擁有就地理覆蓋范圍而言全球最大的物流網絡。
據招股書數據,2023財年度(2022年 4 月至2023年 3 月),菜鳥實現收入778億元(約為同期京東物流的一半),同比增長約 16.35%,其中國際物流帶來的收入占比約為47.4%,略微超過國內物流的46.2%。
在國內物流行業增長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伴隨著跨境電商而蓬勃發展的國際物流,確實是更動聽的商業故事。
作為菜鳥的“出海搭子”,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對菜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看到,在對菜鳥上市前的股權重組中,阿里巴巴將5%菜鳥股權轉讓給了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
就股權關系來看,菜鳥搭建了VIE結構,阿里巴巴透過其全資附屬公司間接持有菜鳥已發行股分總額約69.54%,銀泰系沈國軍及其控股集團持有14.59%,為第二大股東,圓通與韻達也分別持有菜鳥少量股份。
估值方面,2019年菜鳥完成了最后一輪戰略融資,阿里增資233億,拿下12%的股份。按照股本換算,菜鳥當時的估值高達約2000億元。
另據胡潤研究院《2023全球獨角獸榜》,菜鳥以1850億元人民幣(約253億美元)的估值,躋身全球獨角獸前十。
若能按上述估值上市,菜鳥將成為市值僅次于順豐的第二大物流公司,是京東物流的兩倍多。
不過,菜鳥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從盈利能力來看,菜鳥很長時間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21年-2023年財年度,菜鳥分別錄得凈虧損約為20.5億元、22.86億元、28億元。
到上市前夕,菜鳥開始盈利。今年第二季度,菜鳥成功扭虧為盈,錄得凈利潤約為2.88億元。
但與目前國內物流行翹楚順豐以及京東物流相比,菜鳥的盈利能力還有待提升。今年二季度,順豐和京東物流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4.56億元、5.1億元。
此外,過往依賴阿里電商的菜鳥,也需要直面市場競爭,獲取更多的客戶資源,包括原本擁有的阿里系資源也需要更用心去留住。數據顯示,阿里巴巴給菜鳥貢獻了大概三成的收入。
10年前,當馬云聯合老朋友沈國軍等人設立菜鳥時,沒有想到會做成今天的樣子。
如今,菜鳥終于要單飛了。
盛宴
阿里掌門人從馬云到張勇再到蔡崇信,對應的是這家公司三段不同的發展時期。
馬云是創始人,帶領阿里打下電商及多元化江山;張勇任內,無論電商還是新業務,都較為保守;而蔡崇信面臨的,不僅是守住基本盤,還要做更大的拓展,業務和資本層面皆是如此。
作為阿里旗下首個分拆上市的業務集團,菜鳥上市具有重要標桿意義,資本市場是時候重估阿里巴巴了。
今年3月,馬云帶著幾年來的深度思考回國,主導啟動了阿里有史以來最大的組織變革,宣布“一拆六”,在阿里集團控股之下,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都將分拆上市。
這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的身份開始發生轉變,更多變為從事資本管理的集團控股公司,踏上了資本化的新征程。
阿里巴巴的動作很迅速,很快新設了資本管理委員會,負責籌劃實施全面的資本管理,提升股東價值。
阿里巴巴CFO徐宏也在5月的阿里財報會上提到,作為一家控股公司,未來阿里巴巴會重點專注三大優先事項,包括專注提升管理公司資產的資本回報率;設計審查和實施能夠使每股收益增值的計劃;探索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股東回報的各種方案。
因此可以看到,在5月18日,阿里在2023年財報中就明確提出了菜鳥、阿里云以及盒馬的上市時間表,分別計劃在未來 12 到 18個月、12個月、6到12個月內完成上市。
之前外界普遍認為阿里云和盒馬會先一步上市,不過菜鳥還是先行一步了。
菜鳥快速上市背后,離不開蔡崇信的推動。
蔡崇信擅長資本運作,被譽為“馬云背后的男人”,在阿里巴巴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阿里巴巴的首次融資到港股上市,再到退市、私有化、在美股掛牌、赴港二次上市,蔡崇信都是關鍵人物。
不同于張勇時代,如今蔡崇信“出山”,主要是要更專注資本運作,助力實現集團身份轉變,推動阿里巴巴獲得更高的估值。
在三年前螞蟻集團那次最引人注目的分拆上市時,最高估值接近1.4萬億人民幣,阿里巴巴總市值也一度超過8000億美元。
然而,螞蟻集團后因監管問題終止上市,互聯網平臺整治隨即而來,阿里在極具挑戰的市場環境中股價大幅下挫,蒸發了超過一半市值,現在更是只有2000多億美元。
如今,阿里巴巴旗下各大業務集團都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可以獨立運營、獨立融資、獨立上市,有機會創造出更多的獨角獸,上市后更將打開更高的估值想象空間。
阿里的估值邏輯已經發生改變,菜鳥、阿里云等,一場場資本盛宴,將推高阿里整體市值向萬億美元沖擊。
對照當今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亞馬遜,市值已達12800多億美元,阿里還有很多空間。
馬云的時代已經過去,電商江湖也早已變天。蔡崇信和吳泳銘的時代,阿里不再是絕對的王者,但他們還有機會,帶領阿里闖出另一片天。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微新創想轉載,不代表微新創想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http://www.i0562.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