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有自己的“Costco”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遠川研究所(ID:YuanChuanInstitution),作者:黎錚,微新創想經授權轉載。
山姆和盒馬的零售大戰打得轟轟烈烈時,一個看似不相關的名字卻被反復提及。
誕生在河南許昌的胖東來,用20多年時間從一家煙酒店長成一家覆蓋連鎖超市、百貨等業態的零售企業,十多家門店遍布許昌、新鄉兩地。
這個安居三線小城的中國本土商超,在追逐新鮮的中文互聯網上盛名不衰,甚至在這一輪的“山盒大戰”中被網友欽點為假想贏家:
如果胖東來開遍中國,也就沒盒馬和山姆的事了。
胖東來的出圈,離不開它經營管理、方方面面的超前:
從沒走出過河南,旗下商超的商品豐富度卻比肩一線;當丹尼斯、世紀聯華先后歇業轉讓,胖東來卻在當地屹立不倒;每年人均30天帶薪年假,給員工設置5000元“委屈獎”,任意一條管理細節摘出來,都有可能成為社交媒體的熱門段子。
消費者旅游打卡,同行來觀摩學習,這個雷軍口中的“中國零售業神一般的存在”,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據胖東來一位前高管透露,2020年,其超市的平均毛利率約為30%,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甚至旗下超市的坪效超過了國內一線高端超市[1]。
那么問題來了:河南小城出身的胖東來,憑什么成為中國超市界的“耶路撒冷”?
三四線教北上廣做人
許昌地方不大,城東到城西不過一小時車程。當地人說,整個許昌只有周二不堵車,因為那天胖東來不營業[2]。
胖東來在許昌扎根近三十年,最初是1996年時僅有40平米、賣糖煙酒的“望月樓胖子店”,三年后被一把火燒成灰燼,所幸在鄉鄰的幫助下重新開業;2002年,胖東來開出了許昌當時最大的大型綜合超市:胖東來生活廣場。
此后的胖東來,先是趕上傳統大賣場的黃金十年,頂著外資超市的擴張潮把新店開到臨市新鄉;而后又遭遇電商崛起,迎來新零售下沉的沖擊——2017年,京東超市打響“百城行”價格戰,第一站就選在胖東來的大本營許昌[3]。
期間的許昌,經過丹尼斯、世紀聯華歇業轉讓,沃爾瑪卻步六年,但草根胖東來始終屹立不倒。截至2021年,胖東來在許昌、新鄉兩地共有12家門店,僅憑30億年銷售額,就活成了河南人乃至全國網友心中的都市傳說。
胖東來留住河南人民的方式說來也簡單:在三四線的市場,做出堪比一線的消費體驗。
首先是一線商超相當的商品供給。傳統商超強調“大而全”,永輝、沃爾瑪SKU超過2萬,走精簡路線的Costco、山姆SKU不足4000個,胖東來SKU約為1萬-1.5萬[4],但在選品上較傳統商超有兩大不同:
(1)品類高度細分,以豬肉為例,傳統賣場的豬肉約有10個細分單品,農貿市場不超過100個,但胖東來有300多個[4]。
(2)增加“引領性商品”,這類商品占比約兩成,通常是小眾、高檔、超出主流客戶預算水平的產品[17],比如,售價269元的洗臉巾和699元的浴巾。
引領商品通常是虧錢的,胖東來堅持進貨的理由,是讓員工和消費者能了解“世界頂級產品”和“高品質生活”,通俗地說,就是用產品引導消費升級。
胖東來定位中高端超市,單看價格并不占優,但消費者另有買單的理由,那便是號稱“商超界海底撈”的服務體驗。有消費者戲稱,售后才是胖東來的統治區。
以缺貨為例,胖東來設立了“急購熱線”和“缺貨登記表”,如果消費者有需要,賠錢空運也要單獨采購。一個早年廣為流傳的故事是,胖東來在24小時內為一個顧客買到了母親配藥用的四兩蕎麥面,送貨上門,還不收錢[5]。
更多細節在社交媒體流傳放大:水產稱重前瀝水、買西瓜配網兜勺子都屬于基操,不好吃全額退款,遇上商品降價還會追著顧客退差價;購物車和貨架上配備放大鏡,停車棚有打氣筒,寵物在寄存區吹風扇,廣場上的洗手池和飲水區的供水冬暖夏熱。
就連外賣騎手也在服務范圍內,胖東來不僅設有取貨區和貨號,對超重訂單還會給騎手額外補貼。
圖片來源:抖音 @許昌記憶
但在拳打精品超市、腳踢傳統賣場之余,胖東來卻堅決和主流一線市場堅決劃清界線,多年來別說邁向北上廣,就連貴為省會居民的鄭州人想逛一回胖東來,都得驅車前往周邊城市。
這也是胖東來最讓人稱奇的部分:從來只有一線城市向下沉市場滲透的份,開在三四線的胖東來卻反向活成了北上廣的向往。山姆與盒馬鏖戰一場,回頭才發現消費者已將素未謀面的胖東來捧上神壇。
許昌的零售土壤算不上肥沃。要知道,2022年許昌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北京、上海等地的一半,常住人口數量更是僅在五分之一左右。
先天不足的胖東來,是如何后天超車,領先于其他商超同行的?
草根自學成才
胖東來的逆襲故事,要從創始人于東來講起。
于東來是許昌本地人,初中文化,總共讀過六年書,當過工人下過崗,倒賣煙草還受騙進過拘留所,最初開店只為還債。他生平第一愛好是玩,受他影響,胖東來鼓勵員工每年出門旅游、人均30天帶薪年假,強制執行,休假回來還得寫游記。
至于做企業家,大概是天賦使然。于東來年輕時看過一本《世界十大企業家》,“有山姆沃爾頓,韋爾奇,我覺得他們怎么這么像我啊[7]!”
于東來自有說這話的底氣。超市是個低毛利、賺差價的苦行業,所有的模式和路線演進,都是在變著法子從一進一銷的夾縫中摳利潤。
在中國開超市,還有生鮮這塊繞不開的雞肋。后者雖然有高頻剛需的優勢,但因為損耗高、標準化難度大等原因,管理成本和利潤空間不成正比。供應鏈強如山姆,都為此放棄活鮮,只賣冰鮮、速凍海鮮[8]。
于東來小城草根出身,一頭扎進這個難度重重的行業后,卻無師自通地學會了零售巨頭的那套玩法,用極致的供應鏈整合創造利潤空間。
2001年,于東來在麻將桌上談成一樁大生意——與信陽西亞、南陽萬德隆、洛陽大張等三家零售企組成一個地方商業聯盟,一方面劃界而治,互不“侵入”彼此的市場;另一方面互通有無,比如大張公司需要備用金,胖東來第二天就將500萬現金送到[9]。
但對胖東來而言,這次合作的重頭戲其實是“四方聯采”,即集合四家企業的訂單需求,組團向上游采購環節壓價。胖東來很多商品的采購價格也因此同比壓縮了30%-50%[9]。
單純的以量換價還不足以讓超市過上好日子。生鮮采購的鏈條漫長,層層加價,眼看批發商和物流商拿走了大半利潤,強悍者如永輝,硬是自己花錢自己做,上游采購環節合資入股供應商,在中游運輸轉存環節自建物流配送中心,配合下游分類銷售,這才能把生鮮賣得比菜場還便宜。
胖東來也走上了與永輝相似的道路,一邊自建直采體系,一邊規劃物流中心。曾有調研稱,胖東來在生鮮熟食品類的自采率超過六成,未來可能提高到八成[10]。
供應鏈的深度整合為胖東來換來足夠大的利潤空間。超市是個薄利行業,刨除Costco這種主動壓縮毛利率的控分型選手,行業平均水平在10%-15%之間。
而據一位胖東來前高管透露,胖東來超市在2020年的平均毛利率約為30%[2],同年永輝毛利率為22.15%,這還是當年的歷史新高。
Costco、山姆用經驗告訴同行,自采的更進一步是自營,也就是做自有品牌。山姆中國有40%的營業額都來自自有品牌Member's Mark[8],Costco的自有品牌kirkland甚至把保健品做成全美第一大健康品牌[11]。
自有品牌的優勢明顯,不僅人無我有,成本和售價也更具“性價比”。盒馬曾一度提出“三年內做到50%自有品牌”的目標,截至去年底自有品牌的銷售額占比達到35%。
這是于東來與零售大師們的又一次理念重合。胖東來的品牌布局要一路追溯到90年代末開出第一家面包房“德麗可思”,除烘焙以外,胖東來如今的自有品牌已遍布食品、酒水、家清日化等各種品類。
當北上廣白領忙著在山姆搶購烤雞、麻薯和瑞士卷,河南人民也有自己的爆款單品——胖東來的紅絲絨蛋糕,大酥餅,以及每天限量2000件的“網紅大月餅”,競爭烈度不亞于搶演唱會門票。
事后來看,于東來早年的許多舉動都堪稱大膽,比如他很早就將“量販式”概念引入許昌,從1998年開始推?“不滿意就退換貨”,連電影票都能退一半(另一半要上交院線)。
唯獨在擴張這件事上,于東來保守得有些反常,早年甚至主動叫停開店計劃,主動收縮規模,這才有了胖東來如今固守許昌、新鄉兩地的局面。
但胖東來的偏安一隅,真的是因為這個傳聞中的“土老板”太佛系嗎?
東來不服老
2012年,胖東來已是許昌、新鄉等地的超市龍頭,在許昌,胖東來的零售額一度占全市零售總額的1/3[12]。
就在這一年,胖東來忽然開始在新鄉大面積關店,先是經營8年的新鄉百貨店和大賣場,緊接著是13家連鎖超市,到了年底,就只剩兩家分店還在正常營業。
這是胖東來告別擴張、退守陣地的轉折點。直到2021年,胖東來也僅有12家門店,當同行忙著開城擴店時,胖東來卻像個異類,不僅不理會北上廣消費者的呼聲,就連省會鄭州都懶得入駐開店。
于東來的解釋是“賣場發展跟不上公司對質量的要求”,外界也試圖于東來的人生哲學來解釋胖東來的選擇,畢竟在掌舵胖東來的20多年里,于東來制定業績目標的標準是“不能影響出去玩[6]”,他本人對做大做強的數字游戲更是不感興趣:“(世界)500強有個屁用[13]?!?/p>
但胖東來的主動收縮背后,其實是更為現實的因素使然。
胖東來忙著關店的這一年,隔壁的線上渠道卻十足熱鬧:2012年,淘寶商城正式更名天貓,與淘寶全年合計銷售額第一次突破萬億大關。
電商對線下渠道的沖擊,正是胖東來主動收縮的一個大背景。傳統渠道用有限的貨架賺一份差價,電商卻讓一邊貨架無限擴容,一邊號召品牌自己開店。
曾經依賴線下渠道的品類被逐一攻破。這一年的蘇寧慘遭京東的圍追堵截,后者不僅大搞價格戰,還專門以“打蘇寧指揮部”命名了一間會議室。同年,胖東來原有的電器部門也被關停。
電商久攻不下的生鮮品類曾經是傳統超市的保命符,在三線市場劃地為王的胖東來,面對電商的滲透也自帶一段安全距離。畢竟拼多多的橫空出世尚在幾年以后,生鮮品類被社區團購線上化也得等到三年疫情之后。
但在危機真正到來前,于東來就作出了選擇。
隨后幾年的超市行業一路狼狽撤退,永輝超市股價腰斬,華潤萬家銷售額大縮水,沃爾瑪和大潤發忙著關店求生,唯獨山姆超市活成了人人艷羨的標準答案。
當胖東來在此背景下搖身變成網紅超市時,于東來已經開始淡出公司管理,轉而將更多精力投向別處,比如開班授課,給超市同行做公司顧問、制定管理方案。在給浙江麗水一家超市做顧問的第一年,他幾乎把對方公司全年的千萬利潤都分給了員工[7]。
于東來也老了。今年7月,他在一次公開活動中宣布,“80%退休[14]?!?/p>
圖片來源:胖東來官方網站
但于東來顯然還不服老,至少,他還未徹底放棄讓胖東來走出河南。
今年3月,胖東來正式開通了線上商城小程序,只賣自有品牌“東來優選”,由投資數億并已落地使用的物流中心發往全國。
于東來看似無關的舉動也暗藏玄機。浙江那家曾邀請于東來做顧問的超市,后來上架了胖東來的自營白酒品牌“自由·愛”,上架一個月,這款產品就已經占門店白酒銷售的40%[15]。據此推測,于東來的“學員”們,都有可能成為胖東來在各地的渠道網絡資源。
不開超市,改做品牌——嘴上高喊退休的于東來,又一次走在了同行前面。
尾聲
于東來一生灑脫,嬉笑怒罵,但他也有許多力不從心的時刻。
2012年胖東來經歷密集閉店風波,有媒體報道稱,關店的根源是胖東來所在的房產商與另一家零售企業達成合作,基于競爭關系與胖東來劃清界限[12]。
2014年,胖東來又忽然宣布撤離新鄉,一度驚動當地政府出面挽留。也是在這一年,因為一次員工維權事件,于東來情緒失控,揚言出走,清空微博后公開對員工喊話:“我不再是你們的成員,也不要再對我有什么要求[16]?!?/p>
胖東來以精細化管理著稱,20多年下來建立了一套強迫癥看了滿意、處女座看了欣喜的部門實操標準,官方網站上掛著近2萬個商品百科。然而,經營和管理一家公司的難處往往在標準之外。
超市的黃昏步步逼近,外有更加強勢的地方零售勢力,內有擴張帶來的組織管理問題,于它的模仿者而言,于胖東來自身而言,“復制胖東來”都已是一個近乎不可能的命題。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微新創想轉載,不代表微新創想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http://www.i0562.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