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希望與恐懼:這是2000人的AI生活大調查
眼下,科技領袖、立法者和研究人員都在討論應該如何應對AI這項新興技術。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鳳凰網科技(ID:ifeng_tech),作者:蕭雨,編輯:姜凡,微新創想經授權轉載。
ChatGPT的爆紅仿佛讓世界一下跨入了人工智能(AI)時代。AI將改變世界,但問題是,沒人確切地知道它會怎樣改變世界,朝好的方向還是往壞的方向。
過去一年,生成式AI的快速進步讓一些人看到了突破創造性限制、把機械工作自動化以及發現學習和教學新方法的機會。但是,其他人則認為,這項技術可能會以更具破壞性的方式擾亂人們生活:產生錯誤信息,摧毀或減少就業機會,如果不加以控制甚至還會對人們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眼下,科技領袖、立法者和研究人員都在討論應該如何應對這項新興技術。OpenAI CEO薩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等一些行業人士希望AI巨頭們帶頭引導監管,將重點轉移到未來的威脅上,包括“滅絕風險”。歐盟政客等其他人則更關心當前危險,嚴禁危險用例。質疑者則認為,限制措施同時阻止了AI的積極應用。與此同時,許多小藝術家們只是想要一個保證:他們不會被機器取代。
為了弄清楚人們對AI的真實想法,他們對AI的期待,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聯合沃克斯傳媒旗下分析和研究團隊以及研究咨詢公司The Circus,對2000多名美國成年人進行了調查,了解他們對AI的想法、感受和恐懼。結果顯示,對于這項新興的、存在不確定性以及令人興奮的技術,許多人還沒有使用它,許多人對它的潛力感到恐懼,許多人仍然對它未來的用途寄予很大希望。
你用過AI嗎?
AI突然間遍地開花。圖像生成器和大語言模型成為新創業公司的重中之重,驅動著一些熱門應用的功能。然而,盡管有關AI的新聞報道鋪天蓋地,但是人們對這些新工具的使用依舊相當有限,至少在專用AI產品上是這樣。
調查顯示,AI工具的使用明顯偏向年輕用戶,千禧一代(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人)和Z世代(1995-2009年出生的人)是AI工具使用的主力軍。大多數人聽說過ChatGPT,但是微軟必應和谷歌巴德的知名度就沒那么高了。57%的受訪者表示用過或聽說過ChatGPT。相比之下,微軟必應和谷歌巴德的這項數據分別為46%、38%。
圖|57%的人聽說或使用過ChatGPT
總體來看,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用過AI工具,大多數人并不了解開發這些工具的幕后公司和創業公司。盡管AI領域出現了許多后起之秀,比如Stability AI和Midjourney,但主導這個領域的仍然是大型科技公司。OpenAI是一個重大例外,考慮到它的估值(270億美元至290億美元)以及它與微軟達成的合作協議,它或許算得上一家大公司了。
AI會產生重大影響嗎?
雖然人們目前為止對AI工具的使用有限,但是在AI對世界影響的問題上,他們對于這項技術的期待值很高,超過了電動汽車、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以及非同質化代幣(NFT)。
圖|超七成人認為AI將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
調查顯示,接近四分之三(74%)的受訪者認為,AI將會社會產生重大或適度影響,超過了電動汽車的69%、VR的60%、AR的52%以及NFT的34%。
AI的主要用途
最近這一波AI熱潮的主要推動力是生成式AI:它可以生成文本、協助進行頭腦風暴、編輯文字、創建圖片、音頻和視頻。目前,這些工具正迅速被整合到專業系統中,例如Photoshop可以對一部分圖像進行重新構想,但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它們通常需要相當多的指導才能正確使用這些工具。
調查顯示,搜索、頭腦風暴和藝術創作是目前AI的主要用途。在使用AI工具的人群中,創意實驗是最常見的用途。人們利用AI創作音樂和視頻,創作故事,修改照片。編程等更專業的應用則不那么常見。最重要的是,人們一直在使用AI系統來回答問題,這意味著像ChatGPT、必應和巴德這樣的聊天機器人可能會取代搜索引擎,無論是好還是壞。
圖|AI的主要用途
其中一個發現尤為明顯,那就是AI正在擴大人們的創造能力。在外媒調查的每一個類別中,使用過AI的人都表示,他們使用這些AI工具來創造他們原本無法創造的東西,而藝術品則是這些創意領域中最受歡迎的類別??紤]到AI圖像生成器要比音頻或視頻制作工具先進得多,這一發現合乎情理。
大多數人認為,AI讓他們的工作變得更好。例如在藝術品創作上,61%的受訪者認為AI讓他們的作品變得更好;60%的受訪者表示,AI讓他們的郵件寫得更好了。
AI剽竊
AI也有令人擔憂的一面。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這樣的AI圖像生成器就是很好的例子。這些系統利用從網絡上抓取的大量數據進行訓練,但是通常沒有獲得原始數據創作者的同意。這種做法已經引發了激烈的道德爭論,其合法性受到了許多訴訟的挑戰。這些爭議正迅速蔓延到其他生成式媒介上,比如AI歌曲生成。
圖|超七成人認為應對AI抄襲進行補償
調查顯示,對于如何應對這些道德爭議,人們的心情很復雜。例如,70%的受訪者認為,當AI工具抄襲藝術家的風格時,藝術家們應該得到補償,但大多數人也不希望這些AI能力受到限制。44%的人表示,他們曾要求AI抄襲一位藝術家的風格。
AI是否該監管?
不僅是科技領袖們希望AI工具能夠在受控的情況下發展,超過四分之三(76%)的受訪者也認為,需要為AI的發展制定法律法規。
圖|76%認為應為AI發展制定法律法規
調查顯示,還有76%的受訪者表示,AI模型的訓練需要使用經過事實核查的數據集。78%的 人認為,AI生成的數字內容應該帶有“AI生成”的明確標識。76%的人認為,在沒有真人同意的情況下,深度偽造的視頻或音頻應該被視為非法的。
AI的未來:有喜有憂
對于AI的未來,人們的看法顯然是矛盾的,但略微傾向于悲觀。在預測AI對社會的影響時,受訪者提到了各種各樣的危險,從失業(63%)到隱私威脅(68%)再到政府和企業濫用(67%)。人們對于這些危險的擔憂超過了AI的潛在積極應用,例如新的醫療方法(51%)和經濟賦權(51%)。當被問及AI對個人生活、職業生涯以及社會的潛在影響時,人們的擔憂和興奮程度差不多。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既感到興奮也感到擔憂。
數據顯示,在AI對社會的影響問題上,21%的人感到興奮,29%感到焦慮,32%既興奮也焦慮,18%的人既不興奮也不焦慮。
圖|32%的人對AI既興奮也焦慮
令人驚訝的是,相當多的人也認為,一些更為大膽的AI預測是合理的。例如,56%的受訪者認為“人類將與AI發展情感關系”。35%的人表示,如果他們感到孤獨,他們愿意這樣做。
目前,AI行業的許多人都在警告AI系統構成的“生存風險”,這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觀點,即超智能AI可能會毀滅人類。調查發現,不少人都同意這一點。38%的受訪者認同AI將摧毀人類文明的說法,也許這就是為什么更多的人感到擔憂的原因。
圖|51%的人認為AI會有感情
面對AI的不確定性,人們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持開放態度。大約一半的美國成年人預計,有感情的AI將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出現。近三分之二的人對試圖開發這種AI的公司沒有意見。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微新創想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微新創想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http://www.i0562.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