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亮相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AI創新應用碩果累累
鳳凰網科技訊 7月9日消息,7月6日,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AI)大會在滬召開,以“數智交行,共生未來”為主題,大會戰略合作伙伴交通銀行(下稱“交行”)展臺正式亮相。
作為本次大會的戰略合作伙伴,交行在大會展廳通過“AI賦能數字化轉型”“AI服務區域一體化戰略”和“AI打造交行特色金融”三大展區,展示了最新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成果。
數智交行,共生未來
在交行展區,除了與觀眾互動的數字員工姣姣,“云上交行”亦是一大亮點。觀眾還可以通過智能屏體驗元宇宙營業廳,以及通過智能屏遠程連線金融服務中心座席現場交流互動,體驗遠程業務辦理。
在本屆大會的交行展臺中不難發現,交行的數字化轉型在四大業務特色中都有體現——即普惠金融、貿易金融、科技金融、財富金融。
今年交行展臺的主題是“數智交行、共生未來”,交通銀行金融科技部總經理周彥倜向鳳凰網科技解讀了該主題背后的深刻內涵。
周彥倜表示,數智化的本質是對數據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促進生產力的飛躍。十四五期間,交通銀行全方位加快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化思維重塑流程,優化機制。同時,致力于將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為數字化新交行的新名片,實現“降成本、控風險、優體驗、增效益”四大目標。
“今年年初,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掀起了技術巨浪,我們認為這是一次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它邁出了通用人工智能的第一步,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過去人工智能局限于特定單一場景且缺乏邏輯推理能力的弊端。這種技術上的巨大跨越將為產業帶來顛覆性的革新。”
周彥倜表示,交通銀行也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會不同程度帶來算法歧視、不同價值觀的碰撞以及一系列科技倫理方面的問題。這些都需要產學研共同研究。“交通銀行近期規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建設方案,將會聚焦這一技術前沿,與生態合作伙伴一起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也希望能通過交行的實踐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持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數智時代的發展。”
數字化新交行新名片AI創新應用碩果累累
過去幾年,交行持續推進人工智能建設,努力打造數字化新交行的新名片,具體可分為技術及業務應用兩個方面。
在技術層面,打造了一系列企業級的人工智能平臺,如圖像識別系統、智能語音平臺、圖引擎平臺等。這些平臺的建設可以有效地支撐各類AI應用在交行落地。
在業務層面,主要圍繞 “降成本、控風險、優體驗、增效益”四個方向。
在降成本方面,以OCR為例,交通銀行將這項技術應用于對公開戶、二代支付、惠民貸等業務中,提供憑證識別服務,涵蓋手機銀行、手持終端、企業網銀等主流渠道。
在控風險方面,交通銀行不斷嘗試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反欺詐、反洗錢和信貸風控等領域,提高風險管理水平。以反欺詐為例,疑似案宗排查大多基于傳統專家規則。交行建設的AI模型可提高識別準確率,在節省一半工作量的基礎上,取得平均95%以上的召回率。
在優體驗方面,交通銀行借助智能語音技術為客戶提供擬人化的智能客服,提升客戶服務的科技感與體驗感。
在增效益方面,交通銀行通過產品信息、產品圖譜等維度構建產品畫像,精準定制營銷策略,提高“識客、獲客”能力。利用知識圖譜構建上下游產業鏈路,挖掘價值客戶。
應該說,這些已取得的業務效果也堅定了交通銀行進一步擴大人工智能應用規模的決心。
近年來,交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投入大量精力。過去三年科技投入年均增速接近30%;推進金融科技萬人計劃,金融科技人員數量較三年前增長近70%。2022年,交行金融科技投入額達116.31億元,金融科技人員增加至4539人。
在7月5日《銀行家》雜志(The Banker)公布的2023年度全球銀行1000強最新榜單中,按照一級資本排名,交通銀行以1454.43億美元位居全球銀行第9位,較上一年度上升1位。
周彥倜告訴鳳凰網科技,交通銀行未來將繼續圍繞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應用,加速釋放科技創新在發展中的“乘數效應”,推動業務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交行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交行堅定推進“一四五”戰略,明確提出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兩大重點領域之一率先實現創新突破,示范引領全行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交行持續加大資源投入和人才建設力度,加快數字化新交行建設,堅定推動以“平臺、開放、智能、企業級、重塑”為核心的金融科技發展愿景落地,將數字化思維和運營貫穿經營管理全過程。
交行充分利用上海主場的前沿創新場景,擴大“一件事”模式的應用覆蓋面,產業鏈金融累計增幅 41.92%;醫療付費一件事在全國 29 家省直分行漸次落地;“交政通”率先實現長三角區域網點“全覆蓋”;個人手機銀行 7.0、新版企業網銀煥新上線。
交行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戰略合作伙伴,交行一直走在金融科技創新的前列。未來,交行將繼續深入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使其融入業務決策鏈中的各個環節,助力銀行業高質量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