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建議你盡快跳入AI應用大潮
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見實(ID:jianshishijie),作者:李明順,授權微新創想轉載發布。
許多創業者和投資人已將當下類比為“iPhone時刻”,意即在智能手機的加持下,無數造福用戶的新應用密集爆發,也因此成就了許多新創業團隊。只是這個時刻的啟動者,變成了AI。
9月20日,見實科技與行行AI、梅花資本一道,聯合發起了“強應用、多模型”的生態AI大會,目光正是放在強應用之上。聯合發起方、行行AI董事長&順福資本創始合伙人李明順,為此撰文特別闡述了新“iPhone時刻”的意義及機會,大會的各項設置,甚至發起大會乃至個人在這波浪潮中的使命。
圖源備注: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如下為李明順撰文全文,enjoy:
這波的大模型、人工智能的大浪潮是人類史上第四次工業革命,不亞于電的發明,為什么這么講呢?
首先,比爾蓋茨認為這是他人生中除了PC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二次大潮,馬化騰認為這一次大潮的不是十年不遇,而是一個幾百年不遇的大浪潮。
之所以這些有遠見的企業領袖這么說,是因為這次人工智能革命,至少讓10億級用戶真正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對每個人的一些體驗的影響。
雖然人工智能之前已經發展了五六十年,但以前的人工智能,只有少數人可以去應用。比如,我們走在馬路上或者在商場,每天都有攝像頭在拍我們,這個就是人工智能,但是只有少數管理者可以看到這些數據。
即使我們日常普遍的一些人工智能應用,比如短視頻、新聞,背后都是各種算法推薦,讓你看到你想看的千人千面的內容,其實這些也是人工智能,但對于消費者而言,我們不能真正參與,就感受不到,沒有“體感”。
但是,這一波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讓每一個老百姓可以用簡單的自然語言,如說一句話就能讓人工智能幫助寫文章、做PPT、策劃文檔;用簡單的一些操作,就可以讓人工智能幫助去設計圖片、做短視頻,幫助畫漂亮的房子,設計一件漂亮的衣服。這些在以往是不可能發生的。
現在的人工智能,正在創造全新的機會,讓每一個老百姓都認識到了人工智能是觸手可得的,就像十多年前,移動互聯網誕生之前出現“iPhone時刻”一樣,當時2007、2008年蘋果公司的 iPhone 出現,讓三歲的小孩不必學習就會使用智能手機。
而在此之前,雖然智能手機已經發明了超過10年,因為90年代末微軟就有windows CE、諾基亞有塞班系統,摩托羅拉有Linux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但那個時候的智能手機并未普及,是因為體驗不好,直到iPhone出現才讓老百姓感受到了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
這一波大模型到來不僅影響到了普通老百姓的真實感受,更重要的是它影響到了全球各個國家。
OpenAI的創始人Sam Altman可能是人類史上第一個在一個月左右見了全球主要大國的創始人、企業家。一個月的時間幾乎見了全球20多個主要國家的領導人,這在商業史上幾乎無人企及,沒有一個企業家也沒有一個科學家有過這樣的待遇。歷史上,比爾蓋茨沒有過,喬布斯沒有過,李嘉誠、馬云沒有過,哪怕很火的馬斯克也沒有過這樣的待遇,并不是因為這個OpenAI的創始人多么牛,而是因為他背后這一次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產生了這樣的一個“iPhone時刻”的效應,讓所有國家的一把手都開始真正重視人工智能了。
這么多人工智能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雙重教育,對于產業的啟蒙價值,是以往任何一個時候的人工智能所沒有達到的。
現在,哪怕你在家里面,你的老婆或者你的老公、你的孩子都可能會跟你在討論:我們未來要做什么,在學校里面要學什么,孩子未來考大學要學什么專業。因為人工智能幾乎把所有知識都學會了,你未來應該怎么去生存,所以說,這一波的人工智能影響,已經讓所有人認識到了:
未來不是用不用人工智能,而是怎么用人工智能,怎樣更快地應用上人工智能?
所以說,我必須要在這波浪潮里面去普及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要盡快跳入人工智能這個大潮,做人工智能的普及概念者、應用的推廣者、產業的賦能者。
之所以我要做人工智能應用的概念普及者,這如同二十年前,大概2004、2005年左右,我在中國互聯網創業剛剛啟蒙的時候,我走南闖北幾乎跑遍中國的所有省份,呼吁站長創業,這是非常相似的歷史。
那時候,我聯合創辦的Discuz!公司在中國開源或免費了一系列建站軟件(包括論壇BBS系統、社交SNS系統、門戶軟件系統、社交游戲系統等),讓至少百萬級不懂技術的創業者走上了互聯網創業之路。
為什么這一波人工智能開源大模型非常相似于二十多年前?還因為我認識到,這兩波技術潮流都不是技術創新,而是全面的技術應用大潮流來了。
因為AI大模型本質上不是技術創新,也不是技術革命,因為大模型的整個技術原理是OpenAI借鑒學習了谷歌2017年公開的那套人工智能論文原理,他用那套技術,大量喂養了數億、數十億、百億、千億級的數據,然后產生了技術上一個全新的變化,所謂的學術行業提出的現象叫“涌現”。
這個“涌現”就把AI從以前一種邏輯性的模型變成了一種具有像人類一樣的智能,但這個智能在學術領域還是不被認為是通用智能,它更多被認為是統計模型,所以說這一波AI大模型本質上是一次方向性的選擇,我把它稱為人工智能歷史上的“哥倫布發現”。
也就是說,以往人們根本不相信,通過喂養大量語料,可以讓模型產生像人一樣的智能,但因為OpenAI的創始人,他們有勇氣、有膽量通過大量數據喂養,通過大量算力投入,無意中發現了這個全新智能模型,所以說這叫“哥倫布現象”。
但是因為它的技術本身是公開的,數據又是從公共互聯網上獲取的,算力是買的,雖然他的錢拿了微軟一百多個億美金,但是與今天提供開源大模型的Meta(Facebook)相比、與Google相比,他的一百多億美金和這些千億美金、萬億美元的公司相比,就顯得什么都不是了。大廠和平臺不僅有數據、有算力、有錢、還有各種獲客的能力。
所以說在AI大模型開源之后,創業公司就沒有任何做大模型的條件了,OpenAI都不一定能贏,何況國內僅僅融資了幾千萬美金的創業公司AI大模型。
在Meta開源大模型后的兩個月前,我就開始大力鼓勵創業者去做AI應用了。現在Meta的開源大模型已經非常接近于OpenAI ChatGPT3.5的水平,雖然比4.0稍微弱一點,但隨著它訓練量的數據在增高,算力投入的加大,我相信這個差距會越來越小,所以這個基礎模型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僅僅是未來大廠的機會。
就在幾天前,百度的李彥宏已經明確表示:創業公司不要再盲目卷AI大模型創業,而應該在廣闊的應用方向去尋找機會。
我相信未來,美國、中國的這些大廠,不管是中國這些像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還是字節,都會提供這樣水平的開源大模型。
事實上,阿里巴巴已經開源了它的通義千問大模型,在阿里巴巴開源之后,我相信百度也會在不久的未來,也開源它的文心一言。否則,百度一定很難獲得產業B端的這些企業和行業公司的信任,大家不會把數據給文心一言、給百度,不會把自己在行業里面最后了一個競爭力給這種平臺公司,哪怕它現在不做大模型應用,也不會提供這些數據,只有開源了這樣一個模型,才會讓產業里面的B端企業信任。
就像當年安卓開源了之后,就會有更多的移動應用出現,產生了今天我們所有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更方便,不管是打車用滴滴,叫外賣用美團,看電影用貓眼,看視頻用抖音,交流用微信,這些好的移動互聯網應用都是基于當年的安卓開源的生態發展。雖然蘋果閉源也有相當的用戶,但是它的用戶數量和安卓的相比還是比較少的。
我相信在這一波AI大模型技術的開源,一定會推動各行各業創新AI新應用,因為很簡單,這一波的AI應用創業和上一波的互聯網創業一個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呢?
如果說上一波互聯網的創業是一個平面的創業的話,那這一波AI應用的創業,其實是一個立體的創業。因為互聯網影響傳統的行業更多是通過鏈接,比如說滴滴鏈接的是司機、美團鏈接了外賣和商家、抖音鏈接的內容、微信了鏈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攜程鏈接的酒店等,也就是這樣子而已。
但是AI應用未來影響各行各業,它將除了上述鏈接的能力之外,還能潤物無聲改變傳統行業的智能水平。比如未來控制很多家用電器,可能不再用遙控器,不管電視也好,電風扇也好,空調也好,遙控器就不再存在了,你可以用自然語言就可以控制電視機撥到什么臺,控制電風扇是搖頭還是不動,控制空調到什么溫度,你只要說一句話,就可以控制。
這個對產業的意義,將從一個表面的連接影響變成了深層次的基因影響,今天在各行各業,這種產業AI應用的革命,會讓所有的行業都可以重新再做一次。
為什么我們行行AI、見實科技、梅花資本一道,聯合發起一個“強應用、多模型”的生態AI大會,就是看到了這樣背后的一個邏輯變化和原因,因為未來的模型一定是多元化的,不僅僅是多模態,更是數量的多,各種各樣的模型會出現在未來每一個強應用中,每個應用在它的場景里面都會結合一個或多個模型。
每一個創業者也將轉變角色,在10年前做AI的創業,大多數的創始人是技術背景、是人工智能背景,未來的AI應用創業,更多創始人的背景應該是商業的場景,商業的背景,了解商業真正的用戶需求,了解產業的各種深度認知,理解客戶的訴求,能夠影響渠道的決策。這些比技術更重要,而技術會成為輔助于商業目標,變成輔助商業的一種技術工具。
所以AI應用的創業是千行百業百花齊放,誰先去做,誰就贏得了領先AI這一波的機會,而結果一定是讓一部分先理解AI應用的人,先領先于普通人。
這一次的應用大會有幾個目的:
第一,就是要影響企業家,讓企業建立人工智能時代的領導力。這個AI領導力,就是企業家要學會用各種AI應用去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懂得讓企業里面的所有人才都擁有AI應用的文化和技能;
第二,要大力培育未來的AI應用人才。每一個企業家都需要AI應用人才,但我們需要社會去大力培育AI應用人才,大力培養AI人才,從基層的AI應用工程師到一家企業的AI高級管理人才(首席人工智能官,簡稱CAO),未來每一個企業家都必須配置一個CAO崗位,每一個老板都需CAO。
第三,我們要大力發展已經成熟的AI應用案例。能夠把這些AI應用的案例講出來,能夠讓更多的行業和企業學習這些案例,用這些案例去解決他們相似的問題,鼓勵好的案例推出。
這也是我們這次大會的目的,讓更多產業界開始行動起來,用AI升級產業,這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需求,也是這個國家的需求,國家也在大力倡導先進制造業,倡導新技術的應用,倡導用新人工智能賦能行業,這也是我們的使命和目標。
第四,這次大會我們還希望鏈接更多關注人工智能應用的資本方參加。讓資本方從AI這一波大模型的沖擊中走出來,因為以往很多的投資人僅僅理解什么是傳統AI,他們不理解這一撥AI大模型所帶來的全新應用,這已經產生了跟以往不一樣的情況,讓投資人愿意去投資創新的人工智能應用,也是我們這次大會的目的。
所以,我們在這次大會上組織了一個人工智能項目的“AI Show”,我們可以讓更多投資人進行優秀AI應用的點評,讓投資人參與到AI應用發展的討論中,幫這些應用更好地完善。同時又讓好的AI應用,能把投資人過去的錯誤觀念給扭轉過來,因為AI應用比大模型更有前途,這也是我們這一次大會的一個核心目的。
第五,我們也希望通過一次非常熱鬧的AI應用大會,喚醒我們政府層面的重視,對于人工智能應用更新認知。因為以往政府的很多部門僅僅看到人工智能的高大上,但看不到人工智能已經走進了尋常百姓家;知道大模型很火,但不知道真正能解決行業問題的,是來自于產業的人工智能應用。
我們這一次開AI應用大會還和工信部相關部門一起發起了AI應用工作組,之所以發起這個組織就是希望通過AI應用工作組,在國家的部委層面開始,提倡AI應用落地產業,真正去解決行業問題,幫助企業家提升真正的AI技術應用能力,而不是單純、空洞地談所謂的大模型,尤其是創業公司談的大模型,我認為都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表現。
我前幾天開玩笑說,創業公司做AI大模型有點像一個“男模”,因為它自身僅僅好看、僅僅漂亮,但是不創造價值。它不做應用,就沒辦法養活自己,它需要被“包養”,無論這個“包養”來自于國家、還是來自于資本、還是來自于身邊朋友的投資,它都不是一個健康的商業模式。
因為這種研發和研究成本巨大,一般的創業公司可以負擔,即使開始能夠有一些投資人投資,但最終沒有大平臺的各種支撐元素,大概率也會失敗,只會造成國家產業里面的重復建設,浪費金錢、浪費資源。
國家應該有一些學術機構,可以去做一些前沿性的、探索性的人工智能研究,或者說一些大型的萬億千億百億級公司花一些錢去研究人工智能的一些大模型和算法,去支持應用公司做產業的落地,幫助產業去探索人工智能應用,我認為這樣是可以的,但創業公司做這個AI大模型就是千萬不行的了。
隨著我們跟政策部門多溝通,和部委多匯報和合作,相信會給產業一個很好的引導方向。同時,我們也希望在地方上去倡導人工智能的集聚效應,所以這次大會我們也和個別地方政府,比如跟海南自貿港的園區一起去研究,做人工智能產業園的落地,可以幫助人工智能企業未來在海南可以生根發芽,實現這一產業在國家倡導的全新創業樂土打造全新產業,實現賦能全國的價值。
這也是這一次AI應用大會非常重要的目的,所以,我們目標帶領至少100家人工智能企業,在未來一年內去海南自貿港一起共同創業,因為只有抱團取暖,共同創新,才能贏得政府更好的重視、關注和認可,才能幫人工智能創業企業創造一個更加安全、穩健、優秀的外部環境保障。
所以,無論你是各行各業的領導者,還是科技領域的創新者,聽好了,站在人工智能人類第四次技術大浪潮的歷史的轉折點上,我希望每一個有熱情、好奇心的年輕人都與我們行行AI來合作,打造一個全新的人工智能應用新世界!立即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