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股東信- 讓巴菲特變得更好的人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ThinkingSlow緩慢思考(ID:ceibs-cbr),作者:戴汨,微新創想經授權轉載。
1977年伯克希爾的每股盈利又創新高,達到$22.54。這些盈利不包括股票或債券投資的賬面浮盈。
巴菲特卻說:每股盈利不是度量公司業績的好指標。上市公司習慣于留存利潤,如果凈資產因為利潤留存增長了10%,而每股盈利只增長了5%,這不能算管理優秀。
除了特別的情況,比如公司使用了大量的杠桿或資產表上資產價值過度低估,巴菲特認為好的業績度量指標應該是凈資產回報率。
雖然年初的凈資產增長了24%,但是每股盈利增長了37%,原因在于凈資產回報率比去年提高了。
一
國民保險公司到底是2023年股東信回顧中的12顆明珠之一。1977年的業績主要靠國民保險公司。
從1965到1975年的第一個十年,巴菲特拿到了兩顆明珠。1967年收購了國民保險公司,1972年收購了喜詩糖果。
1976年是第二個十年的開始,他拿到了1/3的GEICO,但是不能算完全納入囊中,畢竟只是買的股票。隨著GEICO的不斷回購股票,伯克希爾占比會達到50%。另外的50%的收購發生在1996年,收購這一半的價格是23億美金,接近前一半的100倍。
1967年收購國民保險公司的時候,保費收入只有$22M,收購價格$8.6M。到了1977年,保費收入$151M,增長了6倍。
國民保險公司的增長來自多條腿走路,除了原來的業務,新創了5家公司,收購了三家公司,還新增了再保險業務線。
總的來說,過去十年保險業務發展不錯,但是期間也并非一帆風順,包括1969年的保證金保險、1973年的家庭和保險公司進入佛羅里達等等都不成功。”Trial and error”一直是伯克希爾的法寶。
但是,保險行業和紡織業相反,這是一個可以容錯的行業。只要錯誤不是太多,總體的業績仍然不差。
兩個行業的對比,讓巴菲特得到一個寶貴的經驗:“我學習到,并且不幸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學習到,生意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有順風的行業,而不是有頂頭風的行業。”
這個體會,一個世紀前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在一個演講中,總結如何把生意做成功的四條經驗的第一條就是:找一個有順風的行業。
1977年的保險行業得益于前一年的大漲價。
國民保險公司在Ringwalt 1972年退休以后,由Phil Liesche領導。保費收入和承保利潤都大幅上升。
再保險業務的綜合賠付率呈現下降趨勢,但是依然遠高于100。好處是提供了大量可投資的浮金。
”本州“保險業務現在有5家公司,凈保費收入從三年前的$5.5M上升到$23M,其中四家的綜合賠付率都低于100。
芝加哥家庭和汽車保險公司在換了管理層以后,已經扭虧為盈了。
1977年新收購了加利福尼亞的柏樹保險公司,這是一家工傷保險公司,一年的保費收入有$12.5M。
巴菲特一直說保險行業不是個好行業。進入沒有什么壁壘,產品也沒有差異化,保費定價都可以互相抄。常規的競爭優勢比如商標、專利、地點、公司歷史,原材料采購等等都不存在,有一點點用的是客戶群的差異化選擇。
在保險行業要贏,主要靠經理人。經理人一要對風險定價很清楚,二要很有紀律性。伯克希爾未來的幾個保險大牛,從GEICO的Tony Nicely,到再保險的Ajit Jain,到收購General Re后擔任CEO的Joseph Brandon都是這樣的人。Joseph Brandson 在2012年去擔任Aleghany保險公司的CEO,2022年巴菲特又把這個公司收購了。
二
伯克希爾的投資資產按照賬面成本算已經達到$253M了,投資資金的來源主要是保費收入的增加和營業利潤的留存。
投資的收益分為三類。
第一類叫投資收入,這一類收入來自股票的分紅或者債券的利息,是真金白銀的收入,通常在財務表上和承保利潤一起并列保險業務的利潤。1976年的稅前投資凈收入是$8.4M,1977年是$12.3M。
第二類叫已實現資本收益,這一類主要來自賣出債券或者股票減去成本得到的收益,也是真金白銀,1977年的稅前已實現資本收益是$6.9M。
第三類叫未實現資本收益,這一類主要來自資產表上債券或股票的收益的浮動,因此每個季度和和每年都變,是紙上收益,這種收益產生的稅收不用實繳,是遞延稅。對于長期持有的人,遞延稅相當于政府給你的免費貸款。
伯克希爾最重要的收益是第三類。由于這一類的持有時間很長,和自有生意沒有區別,因此短期的價格變動沒有任何意義。決定收益的是底層生意的收益,而且是長期的底層收益。
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對很多人是風險,對真正的投資人是機會,因為可以用遠低于私有市場整體收購的價格買到一部分的生意(股票)。
1977年公布的股票持倉的名單上又多了一個厲害的名字:大都會廣播公司(Capital Cities Communcations)。
如果讓巴菲特提名一個他最喜歡的經理人,估計他會說:Tom Murphy。Murphy是大都會廣播公司的董事長。
Murphy是那本著名的《Outsider》里面提到的8位杰出CEO之一,如果你在1966年他開始任CEO的時候,買入大都會廣播公司的股票,投入1美元在29年后將變成204美元,年化收益19.9%。
巴菲特對Murphy有多信任?1985年大都會以35億美金收購比自己大四倍大ABC美國廣播公司,貸款21億美元,出售9億資產,巴菲特提供5億美元的融資。
巴菲特的5億美元獲得了大都會/美國廣播公司299萬股的股票,出于對Murphy的信任,他把投票權交給了Murphy。
在后來的股東信里,巴菲特這樣評價Murphy:我認為在美國所有上市公司中,大都會公司的管理層是最優秀的。Tom Murphy和Dan Burke這對搭檔,不但是杰出的經理人,他們也是那種你愿意將女兒嫁給他的對象。與他們合作是一種幸運的特權,而且妙趣橫生。” 2022年Murphy去世,巴菲特說:“Murphy讓我成為更好的人。”
不管是生活還是投資,我們都要尋找那種“讓我成為更好的人“,那種“愿意將女兒嫁給他的對象”。
不過,1977年這一次巴菲特只是買了$10.9M的大都會股票,而且一年后又賣掉了。真正下注大都會/美國廣播公司是1985年。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微新創想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微新創想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http://www.i0562.net/。